English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

2000-09-13 来源:光明日报 杨家安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同科学家座谈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进步的本质在于创新,激越、壮丽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创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创新。在市场经济的角斗场上,我们欣喜的看到,个人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个人的创造力得到空前的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自由意识得到高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不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人才的素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近二十年来,信息产业使生产力提高了100万倍,美国每年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可以替代4000亿人的劳动,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一年工作量的2000倍。可见,高新技术在新的世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忽视科学教育必将给国家与民族带来无尽的灾难。然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给整个人类生存以重大威胁。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种危机和隐患,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精神的生活和追求、则被忽视、被冷淡、被挤压。这样发展下去,人就会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单纯的技术性和功利性的动物。这足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自然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强调客观性,侧重教人求真;人文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更多地教人求善求美。前者急功近利,但它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无疑是精神文明的厚实基础。后者通过学习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熏陶出一种人文素养,使科学技术创造的财富服务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生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又能以博大的胸襟关心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人才,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智力与非智力的统一

在中国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上,智力成为教育水平与人才衡量的关键因素,似乎智力的开发就意味着教育的成功。这种智力观导致一幕又一幕悲剧的发生,究其原因,这种智力观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这种创造性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力因素,也需要较高的非智力因素,甚至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还重要。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有创造的思维而没有勇气和胆识、献身精神和执著的坚强意识,是摘不到丰硕的成果的。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探索,智力与非智力教育如何更好的统一起来。

个性型与合作型的统一

人才的价值往往通过个性化的途径才得以实现。个性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领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这种个性化的经济需要个性化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使你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才施教,适合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让其干什么。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那一方面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集体主义,个性发展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与社会的需求和你所在组织的需求相结合。

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会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必备素质之一。这里包括具有正确的合作观和群体创造意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除了对人坦诚、宽厚、关心等伦理道德修养外,还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要思维敏捷,善于吸收对方的新思想,捕捉对方的思想火花。能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观点等等,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并存,个性型与合作型人才必须统一。(作者单位:东北师大美术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